2023年7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对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作出重要指示,鲜明提出网信工作的使命任务,明确“十个坚持”重要原则,为做好新时代新征程网络强国建设提供了行动指南。网信工作其中的一条重要原则是“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网络安全和信息化是相辅相成的。安全是发展的前提,发展是安全的保障,安全和发展要同步推进”。当前,我国的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数字经济发展势头也越来越强劲,但与此同时,也面临不少安全问题,只有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才能使网络强国建设不断推向前进。
网络强国建设迈出坚实步伐。在网络强国战略指引下,近年来我国互联网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在经济社会发展中作用日益凸显。互联网日益成为创新驱动发展的先导力量,信息技术在国民经济各行业广泛应用,推动传统产业改造升级,促进了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为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截至目前,我国数字经济规模达50.2万亿元,稳居世界第二;移动支付年交易规模527万亿元,居全球第一。我国网络基础设施全球领先,5G基站达284.4万个,已建成全球最大规模的光纤宽带和5G网络,移动网络实现“5G引领”,历史性实现行政村“村村通宽带”。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52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3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10.79亿人,互联网普及率达76.4%。电子商务、远程办公、远程医疗、在线教育等应用全面普及不断丰富。工业互联网基础设施持续完善,“5G+工业互联网”快速发展,工业互联网行业应用创新案例超过5万个。各类互联网应用持续发展,网约车、在线旅行预订、网络文学等实现较快增长,形成全球最大最活跃的数字服务市场。行业领域数据安全管理体系初步形成,网络安全产业综合实力快速提升。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经济发展新动能指数为766.8,比上年增长28.4%。其中,网络经济指数增长最快,对总指数增长的贡献最大。为了保障网络安全,我国制定了一系列网络安全法律法规,如《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商务法》等。这些法规的出台和完善,有力地维护了国家网络安全和公民个人信息安全。
推进网络强国建设必须高度重视网络安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网络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及“没有网络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在推动网络强国建设过程中,必须重视网络安全。当前,我国面临的网络安全形势依然十分严峻。一是网络渗透危害政治安全。互联网已成为意识形态斗争的主阵地、主战场、最前沿。长期以来,境内外敌对势力一直将互联网作为渗透破坏的重点领域,网络意识形态斗争形势更为严峻复杂。二是网络攻击威胁经济安全。网络和信息系统已经成为关键基础设施乃至整个经济社会的神经中枢,一旦遭受攻击破坏将严重危害国家经济安全和公共利益。三是网络有害信息侵蚀文化安全。尽管网络“清朗”系列专项行动取得了积极成效,但网络空间中仍不乏劣质文化和不良文化现象,网上道德失范和诚信缺失现象频发。四是网络违法犯罪破坏社会安全。近年来,电信网络诈骗案件数量不断攀升,不仅给受害人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和心理创伤,还严重扰乱了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破坏了社会诚信和社会公德,影响社会稳定和群众安全感。五是网络空间的国际竞争愈演愈烈。国际上争夺和控制网络空间战略资源、抢占规则制定权和战略制高点、谋求战略主动权的竞争日趋激烈。伴随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以及区块链技术等新兴领域尖端计算和信息技术不断普及,一系列的安全和隐私漏洞也随之暴露。
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把网络强国建设不断推向前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统筹发展和安全,增强忧患意识,做到居安思危,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一个重大原则。”网络空间机遇和挑战并存,机遇大于挑战。必须坚持统筹发展与安全,把网络强国建设不断推向前进。一是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网络强国的重要思想凝心铸魂。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网络强国的重要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建设网络强国的行动指南,必须不断深化理论学习,并结合具体实际加以实践。二是构建大网络安全工作格局。要建立系统完备、有效衔接的网络安全保障体系,不断健全网络安全战略政策法规体系,不断完善网络安全工作体制机制,持续落实好《党委(党组)网络安全工作责任制实施办法》,充分发挥责任制抓手作用,进一步激发各地区各部门齐抓网络安全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三是筑牢国家网络安全屏障。进一步加强对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的保护,从技术层面和制度层面加强对数据安全的管理和个人信息的保护;结合网络安全的技术性、专业性和前沿性等特点,加强网络安全攻防战略与技术体系的建设;进一步推进网络安全教育、技术、产业融合发展,尽力补齐网络安全人员缺口,形成网络安全人才培养、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的良性生态;充分利用网络安全周等宣传活动深入开展网络安全知识技能宣传普及,增强网络安全宣传活动的参与性、知识性、普及性、互动性,不断提升全社会网络安全意识和能力,营造“网络安全为人民,网络安全靠人民”的良好社会氛围,全面夯实维护网络安全的社会基础。
作者单位:中共云南省委党校(云南行政学院)省情和资政研究院
来源:云南理论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