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委书记王宁在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报告、闭幕会讲话,省委十一届一次全会讲话,“云南省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及省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提升领导干部推动高质量发展能力专题研讨班”开班式报告中,多次对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提出了思想工作方法的要求,强调奋斗创造历史,实干成就未来。坚持以钉钉子精神抓落实,要迅速高效抓落实,要改革创新抓落实,要讲究工作方法抓落实,大力推行项目工作法、一线工作法、典型引路法,让每一项工作都能够实起来,要改进作风抓落实。省第十一次党代会不仅安排了过河的任务,而且解决了桥和船的问题。我们要认真领会会议精神和要求,自觉把自己摆进去,要有危机感、紧迫感,努力提高掌握和运用科学思想方法的能力和水平,以科学的思想方法推进工作。
第一,要牢固树立效率意识。
效率是工作质量重要内容。要高度重视、坚决反对有的部门和干部身上存在的工作拖延症的问题,比如,有的工作文件下发了不落实,非得等着再开会布置;有的工作安排了就是不行动,非得等到事到临头、火热眉毛了才去做,工作质量难保证;有的工作布置了就如同石沉大海,领导不催就没有回应,如此等等。这些问题有工作方法问题,更有对工作责任心的问题。结果是工作缺乏质量,耽误工作,甚至可能丧失发展机遇。王宁书记强调,广大党员干部要牢固树立“今天再晚也是早、明天再早也是晚”的效率意识,任务一布置,马上抓落实;工作已部署,马上去推动;工作已完成,马上就反馈。我们要认真领会把握这些要求,面对工作,始终以只争朝夕、今天的事今天毕的精神状态,不等、不停、不看,迅速行动起来,迅速抓好落实。工作有明确要求的严格按照要求不打折扣,不找客观,没有明确要求的则应紧前安排落实,宁可备而不用,不可用而不备。
第二,要牢固树立抓落实的意识。
为政之要重在实干。工作抓而不紧、抓而不实等于不抓。要高度重视、坚决反对有的部门和干部身上存在的工作重形不重效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倾向。比如,有的缺乏抓落实的责任和主动,文件安排不算、普遍要求不算,非得有人去盯着;有的习惯于用开会和发文件抓落实,把“说了当做了,把做了当做成了”,会后不去跟踪落实,汇报时大而化之,对具体工作情况一问三不知;有的只想当官不想干事、只想出彩不想出力,任务来了不是一级干给一级看,而是处长安排科室负责人,科室负责人安排工作人员,层层推责任,领导一追问一无所知,还振振有词说已经安排谁谁在办,把责任推得干干净净;有的对工作不用心,不是想着怎样把工作做好而是想着怎样尽快交差了事,不结合实际认真思考、认真研究,工作效果差,等等。在这些现象之下,工作看似抓了,但效果却并不如预期那样,实际上就是没有落实。王宁书记强调,要坚持实事求是,不搞虚假工程,不做表面文章。各级领导干部要把以钉钉子精神抓落实工作理念树立好,要把肩上的责任扛起来,主动想事、谋事、干事,对重大项目、重点工作、重要任务,亲自推动、亲自协调、亲自督促检查,全程紧盯不放,要开短会、讲短话、发短文,注重实效,把更多时间和精力放在抓好具体工作落实上,一抓到底。我们要认真领会把握这些要求,以奋斗者姿态,踏踏实实做好工作,不当旁观者、不当看客、更不做评论家,争当实干家、实践者。面对工作,要有我的工作我负责的态度和精气神,一抓到底,确保工作件件有落实、事事有回音。
第三,要提高抓落实的本领。
工欲善必须利其器。要揽瓷器活,不仅要有勇气,还要有金刚钻。抓落实不是苦干苦熬,是需要本领方法的。要高度重视有的部门和干部身上存在的抓落实本领不足,不会、不敢抓落实的问题。比如,有的抓工作既没有认真研究上情也不吃透下情,只会按照上级文件囫囵吞枣,依葫芦画瓢,应付式开展工作;有的抓工作态度很好,大事小事、随时随地都要请示领导,领导不说就不知道如何做;有的抓工作只会按部就班,按照惯例习惯做,一碰到新情况就手足无措、慌慌张张;有的抓工作把开会、写文件当作全部,一接触具体工作就是“老虎吃天、无从下口”的无奈;有的抓工作就是坐在办公室打电话提要求,不愿到具体岗位、工作现场去看看实际情况。王宁书记强调,要讲究工作方法抓落实。项目工作法,就是每一项工作都把责任单位、责任人员、完成时限、工作标准、怎样考核等,清清楚楚列出来,明确需求、抓好落实;一线工作法就是把办公室搬到项目建设的一线,搬到招商引资的一线,搬到乡村振兴的一线,多在基层一线解难题、促发展,不要总是坐在办公室里、坐在会议会场上;典型引路法,就是多开现场会、观摩会、推进会,让做得好的地方、单位、企业现身说法,让参会者现场看、现场悟、现场学。这些工作方法体现了实践的要求。我们要认真领会把握这些要求,切实增强使命意识、责任意识、担当意识,注重在学习和实践中提高抓落实的本领,更好担当起应担当的责任,不负使命、不负时代。
来源:学习强国-云南学习平台
【作者系中共云南省委党校(云南行政学院)副校(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