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昊东:深刻把握伟大建党精神三重逻辑推进新时代高质量伟大党建工程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提出“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32字伟大建党精神。我们必须胸怀“国之大者”,深刻领会伟大建党精神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实践逻辑,发扬伟大建党精神,在立党、兴党、强党上与时俱进,在数量、质量、度量上辩证把握,科学推进新时代伟大党建工程。

一、深刻把握伟大建党精神的历史逻辑,概括表现在立党、兴党、强党贯通上,其历史逻辑表现在标识起点、总结历史、指引未来一以贯之

第一阶段:1921年成立时蕴含的伟大精神,中国共产党的应运而生是历史必然。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指出:“一百年前,中国共产党的先驱们创建了中国共产党,形成了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伟大建党精神,这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习近平总书记的这一重要论述,概括了自1840年中华民族沦为殖民地半殖民地以来81年间,中国共产党的先驱们为寻求救国救民所践行和饱含的伟大精神,是对李大钊、陈独秀等一批重要历史人物,俄国十月革命、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中国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建立等重要历史事件准确定性、高度褒扬。饮水思源,没有中国共产党的先驱们、没有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没有组织起来的工人阶级,哪有中国共产党的“应运而生”?习近平总书记以宏大的历史视野、深邃的历史智慧,告诉我们“这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这一概括、这一定位具有重大划时代意义。

第二阶段:1921年成立至今发展成为世界第一大党,建党百年历史中构建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政治品格,成为“国之大者”的密码。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指出:“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在长期奋斗中构建起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锤炼出鲜明的政治品格。”纵观百年党史,习近平总书记科学划定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时期“四个历史时期”。在这四个历史时期,正是有了“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伟大建党精神构建了与之相对应的中国共产党人革命精神谱系、艰苦创业精神谱系、改革开放精神谱系、新时代伟大奋斗精神谱系,不断推进党的建设伟大工程,实现中国共产党从建党时50多名,发展到今天9514.8万名,成为世界第一大党。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勇于自我革命是我们党最大的特色和最大的优势。”中国共产党的历史,贯穿了中国共产党坚持真理、坚守理想,通过自我革命,清除一切损害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因素,使党不断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同时高度重视创造推出时代精神,形成精神谱系,这使中国共产党发展壮大和长盛不衰,具有创造朝气磅礴的内在动力。

第三阶段:2021年到面向未来第二个百年,弘扬赓续光大的伟大建党精神,确保党在新时代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坚强领导核心。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指出:“历史川流不息,精神代代相传。我们要继续弘扬光荣传统、赓续红色血脉,永远把伟大建党精神继承下去、发扬光大!”把握伟大建党精神的历史逻辑的重大意义在于,这是被历史证明的伟大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各种精神的源头,是贯通过去、现在、未来的各种精神内核和基因。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习近平总书记庄严宣告已经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党的十九大报告、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进一步清晰擘画了时间表、路线图。实现伟大目标,必须胸怀“国之大者”,进行伟大斗争,必须永葆党的生机活力。红色血脉蕴含着永葆生机的内在力量,伟大建党精神集中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坚定信念、根本宗旨、优良作风,我们要树牢历史自觉,勇于传承、弘扬,勇于传承、弘扬,勇于守正创新,不断构筑起中国共产党人新的精神谱系,确保党始终成为坚强的领导核心。

二、伟大建党精神的理论逻辑,概括表现在立党、兴党、强党的守正创新上,其理论逻辑表现在理解真理、运用真理、丰富真理一脉相承

毛泽东同志指出:“真正的理论在世界上只有一种,就是从客观实际抽出来,又在客观实际中得到了证明的理论。”理论逻辑,就是在理性思维上建立的理论所蕴含的逻辑。32字伟大建党精神,蕴含三层理论逻辑:第一层逻辑,以坚持“马列真理”为“根”和“魂”,“初心使命”为理论起点、“远大理想”为理论标的,周延整个理论逻辑,回答从哪儿来、到哪里去、要干什么;第二层逻辑,理论结合客观实际,发挥真理的力量,理想目标为牵引,以“不怕牺牲、英勇斗争”精神气魄,勇于开创未来;第三层逻辑,凝聚精气神,兴党、强党,必须以“对党忠诚、不负人民”政治品格作保障。

“坚持真理、坚守理想”是伟大建党精神的“根”和“魂”。我们党一百年来,开天辟地到奠基立业、再到创造辉煌,最重要、最根本的逻辑是源于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科学真理的信仰和坚持,源于他们对共产主义崇高理想的信念和坚守。在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方法论认识国情、改造主客观世界中,形成有中国特色的实事求是、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求真务实、守正创新思想路线,诞生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五大”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闪烁着马克思主真理光辉,焕发着伟大真理的力量,为中国共产党立党、兴党、强党提供了科学指引。

“践行初心、担当使命”是伟大建党精神的“信”和“行”。中国共产党以“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为初心使命,坚信初心能实现、坚信使命能完成,披荆斩棘、义无反顾、身体力行,带领人民用革命行动、建设行动、改革开放行动、富民强国行动取信于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永无止境,共产党人的初心永远不能改变。“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初心使命不仅仅是一种政治追求,更是坚不可摧的政治优势。在当代中国,只有中国共产党才具有这样的使命担当和领导能力,带领中国人民克服各种困难、战胜一切艰难险阻,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一个以“信”和“行”取信于人民的政党,必将不可战胜!

“不怕牺牲、英勇斗争”是伟大建党精神的“神”和“气”。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以“不怕牺牲、英勇斗争”的英雄气概,进行了艰苦卓绝的奋斗,据不完全统计,近代以来约有2000万名烈士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英勇牺牲,他们在各条战线上标注了伟大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形成了以红船精神、长征精神、抗战精神等为代表的革命精神谱系;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形成了以美援朝精神、大庆精神、两弹一星”精神为代表的艰苦创业精神谱系;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形成了以特区精神、载人航天精神、抗震救灾精神为代表的改革开放精神谱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形成了以工匠精神、脱贫攻坚精神、抗疫精神等为代表的新时代伟大奋斗精神谱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长久生存的灵魂,唯有精神上达到一定的高度,这个民族才能在历史的洪流中屹立不倒、奋勇向前。”红色血脉、革命基因,精神在、气魄在,力量就在、生机就在。一个由伟大精神、英雄气魄武装起来的党,必定在传承、赓续、光大中无往而不胜。

“对党忠诚、不负人民”是伟大建党精神的“本”和“绳”。“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对党忠诚,始终是共产党人安身立命的根本。忠诚于党的信仰、忠诚于党的组织,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共产党员、共产党的干部都要与党中央同心同德。回望百年奋斗历程,参加中共一大13位代表大浪淘沙,人生结局迥异,有的选择舍身取义,而有的却脱党甚至叛党叛国,最终毛泽东、董必武2人历经磨难,登上了天安门城楼成为党和国家领导人。忠诚于党就是忠诚于人民,因为中国共产党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与人民风雨同舟、休戚与共、生死相依。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因此,不负人民,是中国共产党人、中国共产党各级组织实现建党伟业的“生命线”、刻在骨子里的“准绳”,一时一刻也不能忘记。要做到对党绝对忠诚,永不褪色、永不变质、永不变味,就要牢牢把住“根本”、握紧“准绳”,永葆共产党人政治本色,坚决抵御住各种腐朽思想的侵蚀,自觉经受住各种风险和困难的考验。

三、伟大建党精神的实践逻辑,概括表现在立党、兴党、强党的接续实践上,其实践逻辑表现在知、情、意、行辩证统一

理论逻辑、历史逻辑是实践逻辑的科学反映,它们统一于实践逻辑。伟大建党精神,贯穿中国共产党孕育、立党、兴党、强党的整个实践过程,成为我们党的核心价值和文化基因、精神密码,是知、情、意、行辩证统一的精神文化财富。“坚持真理、坚守理想”,在“知”的层面,表达了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崇高信仰和精神追求的理解认识;“践行初心、担当使命”,在“情”的层面,表达了中国共产党人对民族复兴大业责任担当和目标追求的内在激情、豪情壮志;“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在“意”的层面,表达了中国共产党人改造世界意志品格和大公无私的政治品格;“对党忠诚、不负人民”,在“行”的层面,表达了中国共产党人对党、对人民忠贞不渝的实践态度和价值追求。

中国共产党已经走过立党、兴党的重大实践阶段,全国党员人数从建党时50多名,发展到今天9514.8万名,基层党组织486.4万个,是一个朝气蓬勃的世界第一大党。踏上新征程,以史为鉴、开创未来,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总结“九个必须”,关键是要紧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践主题,切实赓续传承光大伟大的建党精神,切实推进与“国之大者”相匹配的高质量的伟大党建工程。一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高举马克思主义强党强国灵魂大旗,坚信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真正的英雄。二要建设党和人民血肉共同体。始终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风雨同舟、同甘共苦,铸就党心民心一体钢铁长城,比铁还硬、比钢还强。三要建设党和人民发展共同体。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尊重人民首创精神,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与人民休戚与共、生死相依。四要把握党员、党组织的数量、质量和度量的辩证关系,科学推进党的建设高质量发展。用马克思主义“特殊材料”锻造勇于自我革命、自我净化、自立自强的党组织,建设德才兼备的高素质干部队伍,发展高质量共产党员,坚定不移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确保党不变质、不变色、不变味。五要筑牢党心民心“双循环”。将中国共产党建成全国人民“主心骨”,为人民考虑一切、谋划一切、实现一切,科学构建党心民心“双循环”,将党心民心融为一体,必将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强国征程上所向披靡、坚无不催、一往无前、战无不胜!

来源:《云南组工通讯》第65期

【作者系中共云南省委党校(云南行政学院)校刊部教授】

(编辑:任成斗)